免疫接种是最符合成本效果原则的卫生干预措施,但它的成本有多高?资金投入是否值得?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用于免疫接种的年度总支出平均约为每名活产婴儿3.50~5.00美元。到2000年,上述数字仅稍有上升,为每名活产婴儿6.00美元。自2000年以来,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大力支持免疫接种的开展,帮助许多低收入国家加强常规疫苗服务系统,引进未充分利用的疫苗(如乙肝疫苗、Hib疫苗和黄热病疫苗),因而免疫接种的开支开始再度上升。
到2010年,免疫一名儿童的平均成本预期将上升至每名活产婴儿18.00美元。2010年后,为确保实现MDGs和GIVS目标,新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将会持续提高,届时免疫接种的成本将上升至每名活产婴儿30.00美元。成本的上升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对于一种新推出的未充分利用的疫苗,尽管随着市场和需求的不断扩展,其成本会下降,但其初期成本会高于传统疫苗。其次,疫苗数量的不断上升,对现有的疫苗供应链形成了巨大压力,需要进一步扩充贮存设施以及更加频繁地配备供应品。第三,将一种新疫苗引进国家免疫规划存在一些“隐性”成本,如人员培训、公众宣传以及更大规模的监测和监督的费用。第四,向难达及的儿童提供免疫接种服务所需的成本较高。
实现GIVS的目标意味着要使儿童对以下14种疾病具备免疫能力: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乙型肝炎、Hib、风疹、脑膜炎球菌病、肺炎球菌病、轮状病毒感染以及(在必要的国家和地区)乙型脑炎和黄热病。如果所有国家5岁以下儿童的上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估计可以使该年龄段的人群每年死亡人数在现有基础上再减少200万,从而对MDG 4的实现做出重大贡献。WHO-UNICEF 2008年公布的一项分析估算了从2006年至2015年,在117个WHO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会员国中实现GIVS目标所需成本。总的开销可能达到760亿美元,其中350亿美元用于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低于1000美元(按2006年不变价格计算)的72个国家。这些国家符合GAVI联盟资助标准,并已接受资助,用于引进未充分利用的疫苗和新疫苗,以及用于加强本国的免疫接种体系。这些投入是否值得?免疫接种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例如,全球消灭天花运动历时10年,截至1977年共花费1亿美元,而此后每年可省去13亿美元的防治费用。此外,疫苗可预防疾病除了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无论是在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均是导致疾病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预防严重残疾的一个经典案例是:自“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倡议”(GPEI)以来,数十万儿童幸免于罹患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在这些新疫苗中,肺炎球菌疫苗使由于各类原因所致肺炎而住院的人数减少39%。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存活患儿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可遗留长期残疾。类似地,轮状病毒疫苗使由于轮状病毒所致腹泻而就医和住院的人数下降95%。因此,虽然仅从降低儿童死亡人数这一指标已足以证明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中使用这些疫苗的必要性,但从可以降低儿童长期残疾率、减少就诊和住院费用考虑,没有理由不在所有儿童中使用这些疫苗。免疫接种所提供的效益还远不只对个人健康和社区卫生的积极影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保持儿童健康和持续在校学习,免疫接种可延长预期寿命和工作时间,从而促进减贫目标(MDG 1)的实现。由谁买单?如何支付?2007年,WHO的193个会员国为本国的疫苗费用平均提供了71%的资金(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为33%)。其中,86%的国家报告称在国家预算中为疫苗单列一栏 — 通过这一措施,可以增加对疫苗和免疫接种的预算拨款,并可促进对免疫接种的远期政治承诺。从WHO-UNICEF的成本分析来看,从2006年至2015年,约40%的免疫接种费用将由各国政府承担。
自2000年以来,通过多边、双边和其他途径筹集的免疫接种资金已增加了13%(未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与此同时,无论是在资金的拨付方式还是使用方法上都出现了一定的转变。从全球来看,有些双边捐赠者越来越倚重GAVI联盟作为资金拨付渠道。在国家层面,则从原先的基于项目的方式转变为采取宽泛型资助机制,即将卫生部门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支持。卫生系统和免疫接种体系均从定向免疫接种工作(如GPEI)中获益匪浅。在用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投入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卫生系统,并用于实现GIVS的目标。近年来,随着一些创新性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新的筹资机制的引进,获得了可预测和可持续的外部财政支持,协助各国实现与免疫接种相关的全球目标。GAVI联盟是卫生领域的一种全球性公-私合作伙伴组织,旨在向人均GNI低于1000美元的国家提供支持,加强这些国家的卫生系统和免疫规划,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并引进新疫苗和未充分利用的疫苗。截至2008年年底,GAVI联盟已收到由公共和私营部门捐赠者提供的38亿美元现金和承诺,并已向符合资助标准的国家拨付了27亿美元。从现在起至2015年,GAVI联盟估计共需81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存在的资金缺口约为30亿美元。
在第一阶段(2000年~2005年),GAVI联盟的资助重点放在引进未充分利用的新疫苗(乙肝疫苗、Hib疫苗和黄热病疫苗)。在第二阶段(2006年~2015年),资助重点将扩展至新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此外,GAVI联盟理事会已批准:未来可能会支持向有关国家进一步提供其他疫苗,其中包括HPV疫苗、乙型脑炎疫苗、风疹疫苗和
伤寒疫苗。
为缓解当前存在的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忧虑,GAVI联盟要求所有受资助国家制订免疫工作综合性多年计划(comprehensive multi-year plan,cMYP)。2007年,GAVI联盟建立新的共同筹资制度,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人均GNI,逐步提高自行承担新疫苗费用的份额。截至2008年年底,30个国家已经开始按新的制度为本国引进的5价疫苗(DTP-乙肝-Hib)、轮状病毒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
国际免疫筹资机构(International Finance Facility for Immunization,IFFIm)是一个全新的、创新性筹资来源。该机构利用捐赠者做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长期承诺,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通过销售债券获得的现金可供GAVI联盟用于资助免疫规划。截至2008年年初,IFFIm已通过向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销售债券,筹集了12亿美元。另一种创新的筹资机制是预先市场承诺(Advance Market Commitment,AMC);通过这种全新的公共卫生筹资方法,可加快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疫苗的开发和生产。根据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在2005年提出的设想,一项试点性的肺炎球菌疫苗AMC于2007年启动,发起方包括:加拿大、意大利、挪威、俄罗斯联邦、英国等5国政府;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GAVI联盟;世界银行,共投资15亿美元。令人振奋的是,对免疫的投入正在不断加大,并且趋势预测也显示未来的资金投入也会不断增加。不过,今后预期由政府和捐赠者提供的资金,如无进一步增加,将不足以保持为实现GIVS目标和MDGs已经取得的成果。WHO-UNICEF 2008年的分析报告指出:“真正的挑战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如何为在2015年前实现和资助GIVS的目标发挥作用和履行职责”。
(文件来自:世界卫生组织2009版)